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

深悟水之七善


☞ 关注微信公众号国易华人联盟(ID:unfengshui)
國易華人聯盟
國學|易經|哲學
關注

水,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,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,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,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,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,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。

老子說上善若水,水則有七善:

第一“居善地”,一個人要像水一樣甘居下位,這是做人的智慧;第二“心善淵”,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樣深沉淵默有深度;第三“與善仁”,待人要像水一樣友愛仁善;第四“言善信”,說話、承諾要像潮水那樣準時而有信;第五“政善治”,從政要像水一樣保持平衡,治理、管理要保持一碗水端平;第六“事善能”,做事要像水一樣發揮最大的效能;第七“動善時”,行動要像水一樣把握時機。

修心修身、做人做事的道理,全在裡面了。人總是要經歷夠了世事、到了一定時候,才能真正體悟一些高深的道理。在此之前,哪怕再熟也難解其中真意。曾國藩大悟《道德經》,曾國藩便一改過去鋒芒畢露、捨我其誰的硬朗作風,精神狀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。自此開始了自己以及整個人生的脫胎換骨。

他自己說:“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,則退憂患橫逆之來,當少忍以待其定。”意思是:上天久長永恆,而我所經歷的只是很短的一瞬,所以當憂患、不幸、災難到來的時候,應當容忍、隱忍,慢慢的等待這一切安定下來、結果清晰起來,而不要盲目衝動、魯莽行事。

他還說:“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,則遇榮利爭奪之境,當退讓以守其雌。”意思是:大地廣大厚重,我所處的僅僅是很小一塊,所以當遇到榮辱、利益之爭的時候,退讓而主動處於下勢才是正確的做法,如此則不受其害、受人愛戴,舍小利而謀大局。

此後,曾國藩甚至努力包容那些醜陋的官場生存者,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難處,交往時極盡拉攏撫慰之能事,必要時還“啖之以厚利”。自古至今人的生存環境、遇到的各色人等都是差不多的,如何更好地身處其中以圖成功是門大學問,這也是曾國藩的領悟對於今天的我們之價值。

老子參悟天道以明大事、深徹天下競爭之術的大智慧,全部包含在一句話裡——“江河所以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”。

曾國藩想起在長沙與綠營的齟齬鬥法,與湖南官場的格格不合,在南昌與兩位同僚的爭強鬥勝,這一切都是採取儒家直接、法家強權的方式。結果呢?表面上勝利了,實則埋下了更大的隱患。又如參同僚、越俎代庖、包攬干預種種情事,辦理之時固然痛快干脆,卻沒想到鋒芒畢露、剛烈太甚,傷害了同僚的上上下下、左左右右,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許多障礙。

這些隱患與障礙,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驗過,是無論如何也設想不到的;它們對事業的損害,大大超過了一時的風光和快意。既然直接的、以強對強的辦法有時行不通,迂迴、間接、柔弱的方式卻可以達到目的,能夠戰勝強者且不至於留下隱患,那麼為什麼不採用呢?

憑藉於此,曾國藩成就了一番偉業——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,去世之時獲得清廷國葬的最高待遇。同時,也很好地護佑和影響了家族後代。曾氏滿門,平安度過了表面看似風光其實殺機四伏的政治險灘。“盛不過三代”是官宦顯貴之家難以踰越的魔咒,而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、長盛不衰。

“上善若水”,大自然裡最頑強、最智慧的存在就是“水”。這是生命的奇蹟,更是潛能的激發過程。

一個人最好的狀態,應該如水一般。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,卻又不被社會磨平生活的態度;能用包容去理解他人,卻又不強求誰都理解自己;喜怒哀樂不困於心,大起大落波瀾不驚。

急功近利,讓社會變得浮躁,而上善若水,激發無限的生機與可能,讓整個社會欣欣向榮。

详询WeChat 190819856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